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国政府解散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德国政府解散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1945年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新的国际秩序在“雅尔塔体系”下建立。经济领域,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基础上,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三大支柱”确立。在政治安全领域,一幕大戏渐渐拉开帷幕——
罗斯福的去世是对美苏乃至东西方关系的沉重一击。1946年2月,乔治·凯南以"八千字电报"首提“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同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著名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沿岸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它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宣言书。
1947、1948、1949三年内,美国杜鲁门政府相继出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1949年4月4日,北约在华盛顿成立,创始国包括北美的美、加,以及欧洲的比、法、卢、荷、英、丹、挪、冰、葡、意共12国。当时西方媒体给出的定位是“拉来美国人,摁住德国人,防范俄国人”。显而易见,其着力点集中在欧洲。
1952年2月,希腊、土耳其加入,1955年5月6日,北约吸纳西德(联邦德国)。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愤而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与北约抗衡,两大军事阵营在欧洲针锋相对,剑拔弩张。1982年,脱离佛朗哥独裁统治的西班牙正式加入北约。
1985年起,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实行“改革与新思维”,带来的却是1989—1991年间东欧剧变、华约解散、两德统一,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被俄罗斯联邦取代。
1997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启东扩进程,1999年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加入北约。2009年,克罗地亚与阿尔巴尼亚加入。2017年,黑山加入。2019年上半年,北马其顿将完成入约程序,北约成员满30个。
先说答案,是北约制约了德国主导的欧盟的发展。
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下,北约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美国总统曾经说过,北约是个过时的产物,并威胁必要时从欧洲撤军。但他最终的落脚点却是要求北约盟友和其他区域盟友承担更大比例的军费预算开支。他的这种作法在外界乃至美国的北约盟友看来就是敲竹杠,但很多盟友明知吃亏却无可奈何,毕竟自身战略安全还要靠美国。
但欧洲的形势却不一样。美国曾经抛出的以美英同盟替代北约的设想,根本是不现实的。因为伊拉克战争已经让外界看到了美英同盟的不足和尴尬。所以美国这样忽悠的真实目的,就是要让法德等欧洲主要盟友担忧,然后上套儿并自觉自愿的多掏钱。按照特朗普的设想,欧洲国家在2020年将军费提高到GDP的2%,到未来2024年底提高到4%的目标。这样以来,德国这个欧洲第一经济大国的负担是最大的。
而且美国还要求欧洲国家提高本国军费预算,用于购买美国的武器装备,可能他自己都忘了,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军火商。除了军费支出和军火利润的考量之外,欧盟国家如果大笔购买美制装备,对于未来欧盟防务自主化计划将是极大的限制和威胁。如果欧州要建立自主防务力量,那么军备体系必须是没有对外依赖的欧洲装备,而且欧盟各国应该把各自的军费预算案围绕欧盟发展这个核心来制定。
欧媒报道称,在北约大张旗鼓地庆祝其70岁生日之际,德国议员指责该组织攫取国防支出、进行侵略战争、破坏国际准则、威胁世界安全,并建议德国退出北约,且该组织应自行解散。德国国会议员亚历山大·鲁伊4日公开表示,北约70岁生日“不是庆祝的理由,而应是一个最终重新思考它存在意义的机会,不然醒悟之时就为时已晚”。这位德国议员建议,德国应退出北约的“军事结构”,北约本身也应立即被解散,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新的“集体安全体系”,这个体系也应包括俄罗斯。
实际上,解散北约是不现实的,因为北约的主导是美国。但美国却无法阻止德法等欧盟主导大国有自己的想法。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经多次向美国解释,欧盟一体化和欧盟防务自主化战略,不会威胁北约的稳定,但一直无法取得美国的认同。更重要的是,美国把北约当做是遏制围堵莫斯科的法宝,而欧盟现在却把北约视为俄欧关系发展的威胁和绊脚石。
要求退出北约组织的国家,绝对不止德国一家,时间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今天,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欧洲各国特别是法德两国,早就提出北约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在冷战结束之后理应被解散。
但是这种言论很显然违背了美国的战略意图,所以美国不断打压俄罗斯,给欧洲人为制造一个“靶子”,将北约组织“续命”到了今天,摄于美国的威势,欧洲国家也只能以拖欠北约军费来进行默默的抗争。
北约组织是美国制定的全球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借冷战彻底掌控住欧洲国家的军队。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代替英、法、德三国成为了世界上的最强国家,但是对于美国的全球霸权来说,欧洲各国由于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始终都是美国需要警惕和防范的对象,因此如何避免欧洲走上与美国争霸的道路,就成为了美国在战后数十年里全球战略设想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可以说是玩了一个巧手,那就是利用欧洲各国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恐惧心理,有意识的诱导和放大社会主义苏联对欧洲的威胁,人为地在欧洲制造出两个阵营,逼迫欧洲各国不得不紧密的团结在美国的身边,而美国则借此机会顺利的通过组建北约组织,顺利的掌握住了整个欧洲的军队。
这就使得欧洲国家即使对美国心生不满,但慑于美国强大军事力量的震慑,欧洲国家也不敢公然反对美国,甚至都不敢快速增加本国军事力量,因为本国军事力量的涨消对美国来说完全透明。
可以说战后的美国在欧洲借推动马歇尔计划之机,通过北约组织将欧洲各国的军队掌控起来,这对于及时有效的防范欧洲军事力量坐大是十分有帮助的,因为美国一方面可以通过北约组织对整个欧洲的军事力量有着全盘的了解,另一方面对于欧洲国家针对美国增加军事力量时,美国也可以全盘了解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政策。
欧洲国家如果想要谋求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就必须要彻底拆散北约组织,而这项工作欧洲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实施了。
二战之后的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强霸主,也同时是欧洲各主要强国的“债主”,为了战后能够尽快恢复经济,英、法、德等二战参战国家,在明知道马歇尔援助计划是仍然部分接受了该项援助计划,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欧洲各国的经济遭到美国资本渗透的结果。
此外在政治领域,法德两国在1956年就已经开始组建带有政治属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欧共体”,该组织随着欧盟各国经济的恢复而不断扩大,并最终在1993年正式扩充为具备了政治影响力的欧盟组织,不断的恢复欧洲国家在政治>范畴/span>的独立性。
此外在军事领域,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就最早提出,欧洲国家要实现统一,并组建完全独立与北约以外的军事组织,而这一呼声从戴高乐一直喊到马克龙,马克龙甚至在2018年举行的纪念一战一百周年的集会上,公开提出要组建独立的欧洲军,并首次将美国列为了欧洲主要的防御对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轩然大波。
可以说从欧共体到欧盟,再到独立欧洲军,美国与欧洲强国之间关于欧洲掌控权的争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德国议员提出退出北约和解散北约,只不过是这股浪潮中的一滴水罢了。这股浪潮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推翻盘踞在欧洲人头上的美国,而这股浪潮也正随着美国的不断衰落,变得越来越强大,其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到此,大家对德国政府解散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德国政府解散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